赛鸽无伤病


陈仲铭 已浏览:179639 次 发布日期:2005-12-08 03:17:14
赛鸽“无伤病” 陈仲铭(上海) 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上海籍选手奥运冠军刘翔在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3秒05的成绩战胜四届世锦赛冠军美国名将阿兰•约翰逊获得冠军。优秀运动员刘翔在获得奥运会金牌以后,媒体多次发表专电和评论:“刘翔无伤病”,刘翔非常珍惜自己的身体,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名言是:运动只是事业的一部分,我不会只顾成绩而不顾身体。如果身体和成绩要选一个,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身体!因为健康才是最重要! 竞技运动不是一项光靠体力,单纯依赖勤学苦练拼命蛮干就可以获胜的事情,它是一项体力和智慧、心理素质加内在性格等完美结合综合发挥的过程。世界冠军运动员一般来说总是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很高技能全面的优秀人才。刘翔无伤病,这在职业运动员顶尖高手中也非常罕见,他的曾前往美国印第安大学学习进修回国的孙海平教练说,这是科学训练的成果,他针对刘翔的实际情况,在制订实施刘翔的训练计划中做了很多科学的变通,他认为“训练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一两个动作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观念更新,有了科学的观念,才真正掌握了核心”。刘翔的胜出,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观念的更新和飞跃。刘翔的这些金牌取得,它不仅标志着中国田径运动的飞跃,也正引导着人们对于体育运动训练观念方面的巨大转变和飞跃,它敦促每一位运动员教练员在运动强化训练中思维逻辑概念方面的更新发展和飞跃,由此也让笔者联想到我们的赛鸽教练-鸽友,或许也可从中获得某些启示和经验教训,尤其是在选汰赛鸽=运动员的观念方面,赛鸽教练自赛鸽育种、育雏开始到幼鸽出巢开家,无不都是在教练的精心照料之下,它始终不渝地贯注着对科学养鸽子的认知、疾病防治的知识、训赛经验与秘诀,然而从家飞强训到放站集笼正式参赛,其全过程丝毫也不逊于人类运动员的培养和训练,其中观念更新的重要性和影响当然就显得有过之而无不及。赛鸽竞翔运动也归属于竞技运动,它同样也是不单纯依赖于眼睛、翅膀、肌肉、骨架等结构外形,定向力、飞翔耐力和爆发力…,单纯依赖于勤训蛮练就可以取胜的运动项目,它也是一项综合体能和抗应激能力、定向智慧、健康素质和内在素质,平稳性格心态特性等完美结合综合发挥的表现。而赛鸽教练和人运动员教练所不同的是赛鸽教练可以更自主地毫无顾忌地对赛鸽运动员的命运和前程进行无情的选汰以及重新培育替换,于是笔者就此而提出疑问:我们的赛鸽教练们是否已充分地运用了这一所赐的特权?否则也应该在观念上要有进一步的更新必要?争取做到“赛鸽无伤病”呢? 首先让我们来讨论对于“健康”概念的认知和理解,以往我们总是认为无病=健康!这样就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界限和标准,即就是运动员与我们一般健康人之间的界限,众所周知运动员必然是健康人;而健康人却不一定通过训练就能培养成为运动员!赛鸽同样也是如此,赛绩出众且能夺魁的赛鸽,必定是健康状况良好,器官功能完善,内在素质全面的健康鸽。 而我们大多数鸽舍的现实执行情况却又是如何呢?其通病往往几乎全都是出一个留一个留多汰少,尤其表现突出的是在特比环、公棚赛种子选手的选拔中,当然客观上也由于受到上环送鸽时间方面的限止,如此而已也祗能是出一送一照单而全送,从而使我们的教练们几乎毫无选择之余地。 当年李梅龄大师不是也极力主张对不合格鸽子要“烫而食之的”吗?言道“脚高的,烫而食之。尾大的,烫而食之。瞳孔不园的,烫而食之。蛋挡松的,烫而食之……”。他这样做的理论观念也来自选拔优秀赛鸽运动员的需要。李医生对健康赛鸽的选拔尚且如此,那末他对于那些患病鸽、亚健康赛鸽的选汰呢?想必定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少鸽友也撰文大力提倡:要淘汰好的;留下最好的。我认为这确实是保持鸽舍“赛鸽运动员”团队长盛不衰的秘诀,这也是为本舍能夺取良好赛绩而所作出的最有力高起点的有效措施或保证。笔者也非常赞同赛绩是汰出来的精辟论点。 赛鸽作为竞技“运动员”,强健的体魄当然是它入选的起码基本条件,我们要坚决执行弁弃鸽舍内那些不健康、亚健康、衰弱多病、弱智、过于消瘦、肥胖过大…的个体。至今我仍牢记着当初向鸽界前辈丁培新老师请教时所赐的一条重要经验:“我天天在舍前看鸽子家飞,几天下来那一羽鸽子总是最先落棚且飞不快飞不好?这正说明了它体弱体力不济,就取来汰之,这样一来我的鸽群就会越飞越强健”。于是此言也佐证了“健康”不仅仅是指机体的正常生存,而需要通过家飞来考察赛鸽运动员整个机体运动器官的运动功能和适应潜能,其是否能相互匹配共同发挥运行来适应翔训和高强度参赛应激运动,经受住循序渐进地操练运动量提升的考验,即“超能训练”的考核关取得高分,将它培养成为有前途的超能赛鸽运动员? 我们赛鸽教练的观念更新也表现在大力宣扬:“赛鸽无伤病”。笔者特意在集鸽时实地关注,却发现有的鸽友将训赛后体质尚未复原的鸽子,甚至于有上午刚刚归巢身体尚且软绵绵的脱班鸟,也有显然是刚刚遭受鹰伤归巢而惊惶未定的鸽子,胸腹部尚留有清晰受伤血肿,甚至于伤痕累累尚未复原的鸽子,甚者还有那“独眼龙”、“铁拐李”、“歪头鸽”…,他们在理念上几乎一致即下不了手,而将集鸽训放视同为自然淘汰自生自灭的“放生笼”。 养鸽者谁不想拿“奖杯”?从求良种育种开始至逐站训放参赛,无不围绕着一个共同愿望欲图捧上个“奖杯”?可当我们在训赛之后,再细细回顾教练—鸽友自己在填写竞翔单时,相当于处于赛场前编队组团的参赛集鸽入笼前时,是否是一时糊涂犯了上场晕,做出一些事后证实是错误决策明显判断错误的愚蠢之举而懊悔?一般而言:除非是资格赛、特比环决赛、多关赛、指定专项赛必须要点名集笼参加外,一般的逐站训放完全可以根据鸽友自己鸽舍的具体情况,以及每羽赛将的个体表现进行充分评估进行机动自主安排阵容,若恰遇某羽鸽健康状况暂时欠佳,则也完全可以让它休息一站甚至于数站,直至其体能康复再出师上阵嘛!往往它也照样能取得意外佳绩,何必却非得争此一时之快而采取草菅鸽命之险招呢?不少冠军鸽得主在经验介绍的文章中,也讲述着他们也不呆板地奉行“逢训必行;遇赛必参”的条条框框,而以赛鸽集笼时的健康水准为集训参赛的铁定准则,为了今后的前程采取避险而养精蓄锐的战术,果断地采取间歇跳站训放策略,即使遇到初训时鸽染病,也设法通过一个阶段的抓紧治疗和合理养息,等待恢复健康体能复原以后入笼,它也完全有可能后来居上一举夺魁成名的事例也并不少见。 那些强训过度受伤—俗称“飞伤”的鸽子;曾遭遇鹰击受惊,造成精神创伤未能复原的鸽子;遭受外伤尚未能复原的鸽子;药物(保健用品)使用不当或过量,造成重要器官损伤的鸽子;以及正处于疾病困扰之中,尚未复原和已染病尚处于潜伏期的鸽子…,都应该归属于非健康状态有伤病之范畴,不应予以入笼训赛,常言道“好汉只怕病来磨消”,同理“好鸽祗怕病来缠”。再强健的鸽子也经受不了三天“拉稀”,但凡是集笼时腹泻患病或是途中出现腹泻患病的鸽子,在目前赛事竞争如此激烈的年代,还指望它为您作出优良赛绩的回报可能性是十分渺茫的。此外,教练应该明白赛鸽的集笼训放和参赛,并非是鸽子自身欲望的需求,而是人为操纵下的被动行为,如鸽子会言语的话,它定然也会和幼儿园小朋友似的乞求教练:我今天伤病缠身,无法完成您所托归巢之重任,就别送我去训赛吧! 笔者奉劝“赛鸽教练”兼“赛鸽医生”也要一手执教鞭;一手持宝剑。教鞭是用来强化训练,而长方宝剑是用来淘汰那些毫无夺冠希望的失格弱者。 对于那些患病、亚健康的赛鸽要随时下淘汰令。笔者归纳下令标准有三: 一. 对于没有作为种鸽出赛价值的鸽子,生病者?最佳处方是“汰”。 二. 对于诊断明确,进行对症治疗,疗程完成而疗效仍然不明显者?最佳处方还是“汰”。 三. 对于患病经过治疗痊愈,而不久又旧发病的鸽子?最佳处方仍然是“汰”。 只有手中始终紧握使用这把长方宝剑的鸽友,才能保证他的鸽舍健康状况是合格的。健康和赛绩自然也将是同步的。 优胜劣汰是生物发展的自然规律,赛事虽然公认是对赛鸽竞赛性能的一种公证劣汰手段,然而赛鸽带伤病参赛它早已失去赛事公证的基础,对于患伤病不可能获胜出赛绩的鸽子采取事先淘汰,其肯定要比赛事淘汰的观念合理公正得多?何不以及早淘汰?使赛事成绩更稳定而出色既省心又省力何乐而不为?让无伤病的赛鸽运动员组成强大的团队入笼参赛,此乃赛事之上策? 利剑在握;鸽舍不孱。
温馨提示: 杜绝不文明用语,以诚相待! ,谢谢!
 姓 名: 点击登录后评论
 内 容: *
 验证码: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看不清? 换一张
注意:加 * 为必填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