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不能忘却信鸽的社会责任
周真龙
已浏览:180853
次 发布日期:2007-01-18 12:06:36
——访06年五台山国际公棚冠军得主永乐系作育者张阳
记者(以下简称“记”):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鸽人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生活变迁。我们注意到,你在养鸽事业上始终追求着一个目标,中国有着自己雄厚的信鸽资源,信鸽的社会特质,中国人可以同样笑傲鸽坛,包括在国际竞翔中打赢比赛。请问鸽子身上究竟有什么东西这样强烈吸引你?
张阳(以下简称“张”):就从06年五台山国际公棚冠军说起吧。之前因为别的原因我到了五台山,那儿的情景令我震撼。从国外看,比利时、荷兰、德国、美国、日本等各国名家名鸽都参加了比赛,虎踞龙盘,群英荟萃。全国各地包括台湾、香港各路名翔高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觉得五台山的变化最好地浓缩了中国信鸽发展的巨变。随着这样一个大公棚的规划、修建、鸽友思维方式的改变以及人鸽关系的变化等,国门打开了,洋枪洋炮进来了,使得一些普通鸽友经历了考验。但正是在这样一个巨变过程中,也最生动反映出中国信鸽事业的生命力和鸽人顽强向上的精神。在当地,我听到鸽友把“玩鸽子”叫“玩志气”,这样的词汇和细节深深打动了我。我想证实一下在新形势下中国鸽坛以及普通鸽友在国家快速发展过程中所承担、所体验的东西,想证实一下他们的前人为此而付出的痛苦、挣扎、以及坚韧、超越,想证实一下中国人自强不息、决不屈服于盲目崇洋媚外的宿命,证实一下同样可以“以夷长技以制夷”,勇敢走有中国特色的养鸽之路。
记:作为一个养鸽人,面对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是不是感觉有沉甸甸的责任感?
张:是的。我甚至认为,中国经历了这么剧烈的社会变化(从信鸽禁养到向世界接轨),人们经历了这么前所未有的变迁,如果养鸽“名家”没有将其敏感快速的反映出来,以实际行动加以表达,这是挺遗憾的,也挺不善解人意的。但奇怪的是,目前在有的人看来,中国鸽不如外国鸽,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圆,“这样的事实就摆在面前,中国人的冠军就是不及老外的尾巴龙”这样的眼光理念形成了一时的主流,许多欲养信鸽的人都挖空心思在外血鸽中找鸽源。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养鸽人,直接面对的就是中国的现实,他的鸽子就应该是中国人生活与精神的反映,如果拍卖会上这种现象越来越多,拍卖中国鸽友鸽子的举拍次数越来越少的话,那是很不正常的,也是很可悲的。当然我们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感,并不等同于拒绝吸取先进信鸽文化的营养,为了超越,我们不但不会拒接外国鸽子,而且还要大胆的借鉴和合理吸纳,但一定要有发展,“不能靠天天买洋鸽子过日子呀”!
记:可能有人会说,一些文化宣传,像所谓的名家名鸽“广告”,强调的就是以身价吸引并非了解客观事实的鸽友,让它来背负人文关怀或信息传播功能,是一种强求吧!
张:我不反对广告,但要真实可信。第二次获国际冠军后,应鸽人的要求,我在血统书后面排印了这些年来所取成绩,但只写公棚成绩,在当地鸽协比赛的不写,支援别人和卖给别人的鸽子飞出的成绩一律不写,请注意这里是“卖给”,大多的“支援”是人民币,这样更合情理,别人飞出来的怎么能算在你帐上呢?就是定购永乐系幼鸽参赛,也有鸽主自己的鉴别和挑选能力在内。只写公棚成绩,更能让人信服,更能体现真实,公棚的成绩一上网一翻书,全国各地都知道,既然大多当事人欺骗不得,也不可能骗,我想,谁也假不了。还有,是广告也就是一种文化,它要有一种责任感,还要具备深深丰富的内涵,世锦赛8名和两次国际冠军都是“调”出来的,你信么?第一次育出了3羽鸽子,省内一位姓黄的鸽友买去送公棚,买走几天后他突然提出要拿回来换,我当即同意,但这一换,我换回了世锦赛8名。第二次又以同样的方式换出北京爱亚卡普国际公棚冠军。第三次,赛前南京鸽友张洪来选幼鸽送五台山公棚,我将1至30号幼鸽供他自由任意挑选,他选出了93名(差点没有把冠军和10名选走呀)。作为鸽友我认为更离不开诚信人文和谐!作为广告不能不顾天理,不能为广告而广告,不能为“广告”而漠视或抛弃其正确的引导功能。但现实是,一些所谓的“名家”,投入重金所提供的却都是很负面的,很糟糕的思想意识,比如强权思想的渲染,忽视大多数养鸽新手的热情和对信鸽作育,鄙视个体生命的尊严等,这样的思想,与整个人类社会信鸽事业的进步都是相抵触的。对如此一些极不真实的导向,请问,这能够以简单广告的名义加以原谅么?几十上百万的鸽子买在那里放不动,有那么多的中国鸽友买了那么多的鸽子,只能以广告不当的借口推掉么?现在需要警惕一种观点,那就是信鸽广告只要“身价”(无数次冠军赚了多少万元)视觉感官刺激,只要外表漂亮就可以了。我们可以看一看国内外一些好的名家广告,他们对正义,对真善美有着鲜明的追求,他们斥巨资拍广告,包括信鸽影视专题和书刊专集宣传,还是要讲清一些道理,给人以某种启示或借鉴的。可我们一些投资巨大的广告究竟在谈论什么,这样的广告能带给鸽友什么?
记:你怎么看待信鸽名家的文化属性和市场属性?
张:我认为,名家名鸽首先是兼具体育事业和文化事业,只不过同时具有产业的特点。评价一个名家名鸽,不能完全以金钱为标准。当然作为鸽主关注名鸽的出售价位是应该的,但首先更应该关注的是名家的人品和名鸽优良属性的实质。来永乐购买鸽子,除了对方自己指定外,我始终做到自己没有在原配对中多次放飞成功的,坚决不给,高价也不。因为我都没有底数,对方恐怕就更难有数。一个外国鸽友曾经疑惑地对我说:“许多鸽书都反映鸽子,就是不反映鸽主,鸽子到底是什么人养的”。“还有一些广告,照片下贴了无数次冠军,但多少羽的冠军,多少公里的冠军,谁也不清楚,实际是几个人几十公里几十羽鸽子的冠军”那当然也是冠军,谁又会说错呢?来到一个鸽友家中,看不见听不到他的成绩,倒是注重他买了多少万元的鸽子,又卖了多少万元的鸽子,生意做得不错嘛?其实,评价名家名鸽,应该是对体育文化的一种谈论,这是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存在的理由,至于背后的产业运作,只应该出现在产业报告里,而不应该过分的大面积的出现在公共话题中。许多人不关心信鸽文化本身的内涵是多么的贫乏,而只关心它的市场价格,谁买了多少万元的鸽子,这些鸽子的名气有多么了不起,至于这个人的鸽子参加竞翔的水平如何,对当地信鸽事业的影响怎样无从关心,我觉得中国名鸽名人必须改变这种现象。中鸽协会领导多次讲“信鸽也要讲政治”“我们进步的信鸽事业”不能以身份价格为由,削弱中国信鸽多元功能的内涵。光有了不起的市场价格,没有强烈的信鸽文化责任和体育责任,无法光大和发扬中国信鸽事业。
记:这几年来一些“名家”虽然口碑不是很好,却能赢得巨额钞票,你这怎么看这种现象?
张:原因很复杂。除综合运作各种公共资源、大力造势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一些名家利用他们曾经的成就和影响力,对鸽友形成了习惯性的影响,让大家形成了一种观念,那就是看名鸽就是看名人看名气。尽管有人表示失望,可没有看过的人还是要去看看那个被媒体炒来炒去的名家名鸽怎么样。虽是几十万买回来的,明明跑不动,违心接受下,这还是明明白白的名鸽?你是新手再是冠军你没有名,种鸽是别人的血统,买不起价!由于铺天盖地的广告,在一段时间内,一个名人名鸽会成为鸽坛的焦点,甚至形成一种时尚。就像有人说的,詹森系炒得热,如果一到棚中你没有一羽詹森系(不管是优是劣),人家就说你不时尚等等。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认为这些“名人”的运作方式,已经使我们的信鸽运动公共生活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记:你理想中的信鸽名家是什么样的?
张:还是应该多重性多样性或者叫多元化。应该让鸽友们看到各种各样不同风格的名人名鸽,有更多的标准和更多的选择。以贵阳为例,自06年底到07年初,短短不到二个月,广东深圳翔大赛鸽联盟,北京鸟巢公棚,北京凯特琳、台湾小鑫鸽舍,山东的胡安福鸽舍等10几家名棚名舍名鸽进入贵阳交流展览,竞价拍卖,品种多达几十个,价格有高有低,几千元起价也罢,几万元起价也罢,每次带来的鸽子几乎都一拍而空。对这种现象如何看,我想,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人买鸽和卖鸽必然也是一种悲哀!不仅要有冲出国门的竞翔意识,而且还要有关注底层鸽友的社会意识。什么意识呢?就是要学习詹森,那是我最佩服的人,他把鸽子卖到了世界各地,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比赛,而今差不多的名家名系都有詹森鸽。不能只说买了多少钱,一定要在鸽友中购置一种牢固的诚信关系。作为永乐鸽今年将勇敢的参加南非赛。
记:你认为怎样才能改变目前这种状况?
张:首先,应该为名家的不同角色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同时对名家的走向发展加以关注,鸽会部门要敢于扶持名家,树立典型,以点代面,推动发展,更要十分关注新手的引路,不能墙内开花墙外香,作为名家要更上一层楼,登高放远,争取更大的作为。其次,必须对过于盲目崇洋、过于执迷拜金和为玩鸽而玩鸽的倾向进行反思。中国信鸽事业如果始终笼罩在拜金和崇洋为玩鸽而玩鸽的氛围中,主体文化层面的东西就不可能凸显。没有文化牵引,就不可能形成品系。这样的中国名人名鸽,是不可能引起世界的关注和尊敬的。
记:我注意到你多次讲到创新,也大谈反对崇洋,但你就养有洋鸽子,两者好象不好理解,具体说来有所指么?
张:可以告诉记者先生,我是最爱订鸽书的人,好些杂志从创刊至今我都有。上面有许多照片都是反映外国鸽子的,我认真看了记了,那是崇洋么?为了创新发展我需要集中不同的信息,很多人不了解,外国人的眼睛同样天天在盯着中国鸽子,而且比我们瞪得还圆!崇洋与科学借鉴有着本质的不同吧,它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竞争的手段和选择的方式,一概拿来一概肯定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中国大地必然黑暗无比、事实上也不是这样吧?你在老外那里挑选到他本人选不出的东西,那么,这种高明只能属于你,可以讲创新就是这样。
通联:贵阳市三江劳教所 周真龙
邮编:550018
电话:0851——6283298
温馨提示: 杜绝不文明用语,以诚相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