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舍建好后,虽然简陋,但也符合通风朝阳的要求,关键通体钢筋,在那个年代,鸽棚是这种质地的不多见。
鸽子的实力令我担忧。这批鸽子是不久前我到泰安岳父家顺路看朋友时带回的。
我儿时朋友中有一对双胞胎,叫老大老二,我们非常要好,一块抓蛐蛐、逮蚂蚱、游泳、爬山。“文化大革命”学校停了课,我们又一起养鸽子。几年后我们一起入伍,各奔东西,但联系一直没断。
那时老大在泰安军分区当参谋,我找他本想叙叙旧,但一进门见到院子里一群鸽子。十几年没在庭院里见到鸽子了,儿时的回忆一下鲜活起来,涌现在眼前。
我看的有些发呆。
老大对我说,这些鸽子都戴的上海、江苏足环,飞到泰山过不去了,开始抓到一两只,后来越来越多。
不看则已,一看立即勾起了我久埋心底的养鸽欲。我不由分说,挑了两只带走了。
但我想到原先托吉成哥买的千公里鸽,配出的小鸽放不远,况且这些鸽子还没飞到家呢!
我决定正式引鸽。
引鸽是需要银子的,这点我很清楚。上世纪60年代一羽千公里鸽10元,当时一个二级工的月工资是8元。现在我估计一羽千公里鸽恐怕得三四十元。
虽说当时我在人人羡慕的“二三五二部队”(行政23级,月薪52元)之中,但孩子刚半岁,雇的保姆,开销不小。加上部队除工资之外没有任何补贴(这点后来转到地方才有体会),所以手头很紧。
我决定从嘴里抠。
那时正好我妻子去外地学习,孩子和保姆都送我岳母家,我成了留守男士。
正好展开我的计划。
我上顿下顿炖茄子,整整吃了两个月,省下70元钱。虽然从小我就愿意吃茄子,但那次吃的一打嗝就是茄子味,实在难以忍受。我原以为那次吃伤了,再也不会对茄子有兴趣了(我上托儿所时曾吃糖包撑着了,从此不吃糖包),但半年后我又喜爱如常,你说怪不怪?
1983年的一天,我怀揣70元钱,坐着火车(准确讲是半站半坐),来到了南京。
我敲开了时任××区鸽会主席马×的家门,听明来意后,老马很热情,一会儿从阁楼上提下一笼鸽子。
我看来看去,也看不出道道,索性对老马说:“我刚开始养,不懂。你给我挑几只吧!”
老马挑了三羽鸽子,一羽77年的雨点黄眼雌,一羽81年的雨点黄眼雌,一羽82年的雨点黄眼雄。
据介绍,77年的老雌出过不少远程优胜鸽,81年的雌飞过500公里(有奖状),82年的雄是一羽超远程优胜鸽的直子。
“多少钱?”我问老马。
老马似乎很为难,憋了半天,说“拿50块钱吧!”
我掏出5张票子递过去。
这时我听旁边一个小伙子低声说:“不还价,乖乖……”
还剩20元钱,没花完心有不甘似的。第二天直奔夫子庙,只见一个小伙儿在卖鸽。凑近一看,这是羽深雨点沙眼雌,头大嘴长,眼沙厚实,面相凶狠,目光逼人。戴了滁州足环,为飞洛阳的优胜鸽。
小伙说,这是他引进的一羽鸽子,用完了,想转手。
我看上了这羽鸽子,经还价,35元成交。正要离去,又见一人在卖一只雄鸽,这是一羽戴上海足环的“天落鸟”,我认为不错,10元买下。
这一折腾,连回去的路费也花上了,无奈,只好先在亲戚家借了返济的盘缠。
结果,一年后这批鸽子的后代300公里内悉数丢光,而那羽滁州雌死活不下蛋,急得人浑身冒汗。(待续)